北京证券业协会固定收益业务委员会成功召开2025年第一次会议

北京证券业协会固定收益业务委员会成功召开2025年第一次会议

日期:2025-10-15   点击次数:   来源:北京证券业协会

2025年9月8日下午,北京证券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协会”)固定收益业务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委员会”)2025年第一次会议在中信建投证券成功举办。来自北京证监局、协会及各委员单位的领导、委员和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

DSC03433

会议首先由委员会联席主任委员、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委员、执委会委员蒋月勤致开场辞。他指出,当前国内金融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,权益市场在科技创新驱动下表现“火热”,而债券市场则陷入“低利率、低息差、低波动”的“三低”困境,这对从业者提出了全新要求。他期待通过本次交流,凝聚行业智慧,共同为固收业务发展探索新路径、开辟新格局。

会议聚焦行业前沿,确定了本年度两项重点研究课题,即《关于交易所信用债与ETF做市交易的思考和建议》与《人工智能在固定收益业务中的探索》。中信建投证券林璟和中金公司陈振宏分别就课题进行了开题介绍,深入分析了信用债ETF市场流动性挑战及做市商困境,并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固收投研、交易、风控等全业务场景的应用前景,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。

在主题发言环节,中信建投证券固定收益研究负责人曾羽以“反内卷”和“去地产化”为视角,对固定收益市场后市进行了展望。她分析认为,这两大趋势将共同推动利率中枢逐步筑底,虽然短期内固收行业从业者面临较大压力,但参照国际经验,调整过程可能快于预期,行业有望在较短时间内迎来新的发展高峰。

在市场观点交流环节,与会委员和代表围绕当前宏观经济形势、市场挑战与投资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。大家普遍认为,当前债券市场已进入上有顶、下有底的“震荡区间”,传统的投资策略面临严峻挑战。委员们就如何应对债市局面分享了见解,讨论热点包括:通过“固收+”策略和拓展海外资产寻求多元化收益;利用人工智能、量化模型等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高频交易和风险管理能力;以及密切关注公募基金降费、居民资产配置转移等新趋势对市场流动性和负债端稳定性的影响。委员们一致认为,在当前环境下,行业机构需提升跨资产、跨境投研能力,加强风险管理,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,以适应新的市场生态。

最后,委员会联席主任委员、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进行总结发言。他表示,本次会议成果丰硕,确定的两项研究课题紧扣行业脉搏,具有重要现实意义。他认为,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,债券市场进入震荡阶段是必然趋势。面对挑战,行业应积极拥抱变化,高度重视债券ETF、人工智能等创新方向,通过多资产策略和金融科技赋能,共同探索固收业务发展新路径。他感谢各方的支持与参与,并期待委员会未来能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,共同推动行业行稳致远。
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布局之年。下一步,协会将在北京证监局的指导下,秉持“沟通、服务、自律、创新”的工作方针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,调动专业人才积极性,充分发挥好委员会平台优势,进一步加强市场研究与自律管理,凝聚各方智慧合力,更好服务于资本市场改革助力金融强国建设。

北京证券业协会服务号
北京证券业协会订阅号